第一個構面談的是財務方面的能力第二個構面談的是人的因素,第三個構面談的是「企業本身的特質」是不是在可預見的未來,能帶來高過平均的獲利能力。
討論特質前,費雪不厭其煩的說明了高於平均的獲利能力為什麼對投資人很重要?

因為不只可以帶來未來的獲利,同時也保證了目前的獲利。
成長很花錢,除了在研發的方面、還有現在擴張所需要的資金、並且在目前事業中嘗試錯誤中所帶來的損失,以及需要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的營運資金。

如果考慮到通膨所帶來的成本上升,高獲利能力顯得更加重要。
討論獲利能力的指標,費雪認為資產報酬率ROA是最基本的方法。
ROA=純益率*總資產週轉率

費雪認為,以獲利總額的觀點來說,看ROA的時候要同時看純益率*總資產週轉率的比較。但是以投資安全性來說,兩間ROA相同的公司,高純益率的公司更加重要
因為如果兩間公司的營運成本(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增加廠房、倉儲、人事行銷、導致損益表上的費用支出增加)都提高了,但是營收沒增加(代表總資產周轉率降低),那麼低純益率的公司很容易產生虧損,高純益率公司頂多減少利潤。
(補充1:這段話聽起來很有宏達電近況的感覺?)
(補充2:費雪為何用ROA而不適用ROE來評價分析?

因為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本身淨利就能供應所需,因此負債來遠大多是流動債中的應付款,ROAROE的不同就只差在財務槓桿,如果是債務是沒利息的應付款,那重點探討的部分的確是ROA

費雪也使用了杜邦拆解,相關文章可看:快速分析拆解ROE(1)拆解ROE(2)拆解ROE(3))
另一見重要的事情是:如果高利潤是新市場所帶來的,那麼將帶來許多的新競爭對手,當潛在競爭者變成現有競爭者的時候,殺價戰爭就會展開。

公司要對抗這種狀況最有利的方式只有提高自己的營運能力,築起進入障礙,使競爭對手找不到進入時機。
第三個構面的核心如下:規模經濟、兩到三種以上的技術結合、用戶轉移成本
  •  規模經濟 

首先,最常見的特質是「規模經濟」,管理良好的公司,可以透過規模經濟來壓低單位生產成本,但是只有真正經營出色的公司才能順利壓低單位成本。
因為規模越大,越可能會有官僚氣息,導致營運效力降低,因此雖然生產成本降低(毛利率提高),但是營運成本提高(營益率降低)如果管理能力追不上成長力道,那麼規模經濟的壞處將壓過好處。組織整體運作能力低落,成為大象,最後失敗。
只要公司符合第二個構面的要求,並且成為龍頭廠商,那就很難被其他公司取代。

費雪又另外批評了一種常見的投資錯誤觀點「買第二名的股票」,一般人認為第一名無法再進步,第二名未來能成為第一。但是實際上,幾乎第一名常據排行榜,第二名後來會越拉越遠。
規模名聲下的社會認同:
當某公司的規模產品夠大的時候,消費者購買的時候就可以降低考慮的時間。也因為產品賣得好,通路上願意放在能見度高的區域,形成一種「社會認同」的結構,這個結構就能變成一定程度的進入障礙。
  
  • 兩到三種以上的技術結合 

費雪認為,除了規模之外,科技領先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兩到三種以上的學科與科技的交錯上的綜合效果。

這段話很難解釋,費雪舉例說:

假設(一個具有兩種領域學科的)某人發展出一個電子產品,渴望打開一個電腦或者設備的新市場,在兩個領域中都有能力其他的競爭廠商會馬上出現搶市場,所以小公司會遇到激烈的競爭,大公司則可以抵抗,不但可以研發產品,還可以用現有的通路來賣、並且售後服務。
此段結束末,費雪說:我預期將來某個時間點,會有新的領導公司,結合運用其他學科推出新的產品。不過目前我還沒看到這個領域有這樣出色的公司,但是不代表沒有
如果看原文,此段會艱澀難懂。如果我們舉例蘋果發明 i pod的例子,相信會符合費雪的描述。
兩到三種領域結合:蘋果一向自許站在科技與人文的交界點,i pod是新的音樂載具,結合的電腦和音樂串流,以及線上音樂販售。
新市場競爭:山寨和仿冒i pod紛紛出現。
現有通路:蘋果專賣店。
蘋果幾乎符合了費雪的所有描述,但是此時是1974年,賈柏斯出生於1955年,當時19歲。27年後,I pod的發表會於200110月推出。
  •  用戶轉移成本 

除了前兩個要素之外,公司要能維持高利潤,還需要養成客戶的忠誠度,只要用戶轉移成本很高,競爭對手就很難畫葫蘆。

要有高轉移成本,第一:必須要產品可靠、並且重要,最好產品本身就是公司的代名詞。並且當客戶用了其他公司的成本,一有問題客戶的麻煩就會很大,這樣就不敢換產品。

第二:必須有某種產品、賣給許多「專業、訂單數量少」的客戶。潛在競爭對手接觸不到這些客戶,也因單一訂單量少,搶單不划算。
如果有這種客戶,幾乎可以無限期的維持高平均的獲利能力,除非有重大的技術變遷(或者公司營運變差),否則難以擊敗此要素。
費雪再說:高出平均成本的獲利率,只要高出2%-3%就非常出色,如此一來對投資人是很有吸引力,如果高過太多,可能再度引來太多競爭者。
總結第三個構面,除了要擁有第二個構面的人員素質外,還要引導出特殊的商業活動!
關於這點,投資人要問的問題就是:「這間公司在哪方面能作的比其他人好?其他公司沒辦法作到這樣好?」
   
感想:
費雪的「保守型投資人夜夜安枕」寫於1970年代,提出的企業特值概念跟波特的競爭論許多地方不謀而合,領先了波特快五年。
多領域結合的論點符合蘋果發展的描述,當時賈伯斯剛從里德學院休學一年半。
而第三個構面的總結問題,和AA+的刺蝟原則第一個問題:「你們在哪方面可以作的世界頂尖?」幾乎相同,領先了柯林斯約25年。
費雪真神人也!

另一方面也代表,許多的經典書籍必須讀通,交互驗證。之後就會發現,其實我們都逃不出這些大師的思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