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孟格所稱的「魯拉帕路薩效應」主要概念是:各種因素和力量互相強化,使其達到臨界點,並且將彼此極大化。

在A到A+這本書裡面P280,作者說:當我檢查優秀到卓越公司轉型的過程,腦海中不斷浮現「協調一致」「連貫性」無論你用什麼字眼來形容,基本概念都一樣:系統中的各部分相互補強,形成整合後的整體,力量大於各部分的總合。」

多因子強化效應會發生在很多力量強大的地方:

     例如賈伯斯傳關於ipod的敘述P533:「突然之間、所有元素都就定位:一顆可以容納一千首歌的晶片,可以讓人輕易搜尋一千首歌的操作介面,可以十分鐘內傳輸一千首歌的連結技術、可以聽1000首歌的電池。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立刻有一台。」

自然界也有這樣的效應,例如「抗氧化物的奇蹟一書中提出的抗氧化物網路,指的就是許多的抗氧化物如維生素E、C、輔酵素Q10和碧蘿芷等抗氧化物的協同作用,也是一種多因子強化效應。

個人之前的文章也思考過類似的概念:從A到A+思考成長股

當一個母系統與子系統會互相影響的平行系統,此概念即為查理孟格的「普世智慧模型」

例如會計上的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模型,數學的統計曲線分佈是一個模型,波特的五力分析價值鍊是一個模型,SWOT是一個模型,產業生命週期是一個模型,PDCA循環也是一個模型。心理學的刺激與反應、基模、制約也屬於一種模型。

擁有普世智慧的人通常能熟練運用80-90種以上的模型。也因為無法知道觀眾的先備能力,所以在說明模型的時候會感到困難。

The System of Profound Knowledge四個元件,在價值投資上的相關思考:

第一個元件中:「對系統的欣賞,了解系統運作的方式及互動狀況」,用在投資上,可以解釋ROE、杜邦方程式、會計科目與財務分析之關係。

第二個元件「理解變動相關的知識」,意同財務報表是結果,驅動結果的是管理階層的行為,管理階層作了甚麼事情,或者產業本身發生了甚麼事情,才導致報表長的如此?這就是質化分析的重要性。

第三個元件「知識的理論」談的就是使用工具,要了解工具的能耐和侷限性。而不是說某些工具準不準、好不好用。要克服工具的侷限性,就需要多重模型來協助。

第四個元件「人類心理的知識」針對這點,有時候會發現和某些人聊起投資來一拍即合,很快的就可以進行深度對談,有時候和某些人卻很難溝通 。
這不是技術分析或者基本面分析的差異、而是有一種缺乏關鍵點的感覺。簡單的說,就是頻率有沒有合。

如何使System of Profound Knowledge四個元件在投資上有幫助?

 最重要的仍然是維持流程感,當投資順或者不順的時候就能夠從流程中逆推回去。

而在思考侷限性上面也能找出補充的因子,進而改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