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11025_10154640462538556_6737586729309448310_n
我的父親與巴菲特
肯尼斯.費雪(Kenneth L. Fisher

我的父親菲利普.費雪,對於巴菲特採納他的某些觀點,以及他與巴菲特長久的友誼,感到非常自豪。

如果我父親還在世,並親自寫這篇導言,他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大力說出他對這位已經認識數十年、少數投資技巧出色到讓他自己相形失色的人的好感。

我父親真的很喜歡巴菲特,並且因為巴菲特接受了他的某些想法而感到榮幸。

我父親在九十六歲高齡過世,而且就在我收到一封意外的邀約,問我是否能寫一篇有關我父親和巴菲特的文章之前的三個月。

這篇文章幫我連結了某些事件,並為我父親與巴菲特先生的關係提供一個美好的句點。

對於本書的讀者,我希望能針對一段非常重要的投資歷史,提供一個非常個人的角度,以及使用本書的最佳方式。

我談到巴菲特的部分會比較少,因為這是本書的主題,而且海格斯壯先生已優雅又見解獨特地涵蓋了一切。

眾所周知,我父親對巴菲特有很深遠的影響,而且就如海格斯壯先生寫的,我父親對巴菲特近幾年思考方式的影響更明顯。

我父親認識巴菲特之後,他對巴菲特的特質讚譽有加,他認為那是投資成功非常關鍵的要素,卻很少在投資經理人身上看見。

巴菲特在四十年前拜訪我父親時,當時的資訊工具仍然非常原始,因此我父親用自己的方法收集資訊。

數十年下來,他慢慢建立了一個他認識的人的圈子,這些人都是他敬重的投資專業人士,以及一些了解他的為人以及他不感興趣的事物的人,還有一些會和他分享好想法的人。

從那之後,他就決定,任何年輕的投資專業人士,他只見一次

如果這個人讓他印象不錯,他就可能再和這個人見面,並建立關係。他很少見一個人兩次。他的標準真的很高!

在他心裡,如果你不是「A咖」,就是「F咖」。而且一旦他決定否決某人,他就會永遠把那個人排除在外。只有一次見面機會,他就會決定是否建立關係。畢竟時間很寶貴。

巴菲特是非常非常罕見的年輕人,我父親第一次和他見面時就留下好印象,並且再約見第二次面,以及之後的很多次。

我父親對人的特質與技能的判斷很敏銳。

這是很不尋常的能力!不過他的事業基礎靠的就是識人。

這是我父親最厲害的特質之一,也是他在分析股票時特別強調必須判斷企業經營者素質的主要原因。

在巴菲特贏得實至名歸的聲望與讚美之前,他已經把巴菲特列為「A咖」,這件事總是讓他感到非常驕傲。

我父親偶爾會把巴菲特叫成「霍華德」(Howard,巴菲特父親的名字),但巴菲特與我父親的友誼並未因此受到影響。這是一個從來未被外界知道的小故事,但我父親與巴菲特私下經常提到。

我父親個子不高,但企圖心很大,想的也很多。有時候很和善,但個性很容易緊張,通常很激動,而且常覺得沒有安全感。

他也是強烈需要習慣的人,每一天都有必須嚴格遵守的儀式,這會讓他比較有安全感。

因此他喜歡睡覺,因為睡覺時,他就不會緊張,不會不安。所以當他在晚上無法讓念頭停止四處狂奔時,他不是數羊,而是開始玩記憶遊戲,這經常發生。他玩的一個記憶遊戲是記住所有國會議員的名字與選區,直到他入睡。

一九四二年開始,他記得霍華德.巴菲特這個名字,並把這個名字與奧馬哈相連結,一次又一次,一夜又一夜,超過十年。

在他與巴菲特見面很久之前,他的大腦就機械式地連結到「奧馬哈」,而「巴菲特」與「霍華德」則是相關系列。

之後,當巴菲特成立公司,並開始崛起,我父親還是花了整整二十年才完全把巴菲特與奧馬哈,和「霍華德」分清楚。這件事讓我父親很苦惱,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心思,而且他真心喜歡巴菲特,也很看重他們之間的友誼。

父親確實知道巴菲特是誰,但在日常對話中,他經常會脫口而出:「那個來自奧馬哈的聰明年輕人霍華德.巴菲特。」他愈常說,就愈難從他的用語中修正這個錯誤。這算是一個依賴習慣的人的一種習慣性煩惱吧。

有一天早上,他們即將見面之前,我父親試著想把「霍華德」和「巴菲特」分開。但是,在談話的某一個時間點,我父親又把巴菲特叫成「霍華德」。

如果巴菲特有注意到,他也不會有任何表示,當然更不會糾正我父親。

這斷斷續續發生在整個一九七○年代。直到一九八○年代,我父親終於把「霍華德」這個字趕出任何有關巴菲特的句子裡。當他永遠不再提「霍華德」時,他好得意。幾年之後,我曾經問過他,有沒有和巴菲特提過這件事。他說沒有,因為這件事讓他非常不好意思。

他們的友誼能維持下去,是因為他們的友誼建立在更強烈的基礎上。我認為,他們的友誼核心之一是,他們有相同的見解:

只和正直與身懷特殊投資技巧的人往來。

當巴菲特先生提到管理波克夏主管時說:「我們不必告訴全壘打王如何揮棒。」

這簡直就是從我父親的劇本中直接拿來用的句子。只和最優秀的人往來,並確認自己沒看錯人,之後就不必告訴他們要做什麼。

好幾年下來,巴菲特先生成為一個對原則毫不妥協的投資人,這也讓我父親讚不絕口。

每一個十年,巴菲特做到的事,讓任何閱讀他過去歷史的人也無法預料,而且,他還能把事情做得非常成功。

在專業投資領域,大部分的人以類似手工的方式學到某些特殊的投資風格之後,就不再改變。例如買低本益比或占領導地位的科技公司,等等之類的投資風格。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投資手法之後,就不再輕易改變,要改變也只會改一點點。

巴菲特相反,他總是持續採用新的方法,十年又十年之後,根本不可能預測他下一步會做的事。

從他一開始嚴格遵守的價值原則,你不可能預測得到他在一九七○年代會買進連鎖企業。但從他之前的投資方法,也無法預測他在一九八○年代竟然會以高於市場平均本益比的價格,買下做消費產品的企業。

光是他自我改變的能力——而且都做得非常成功,就能寫成一本書。

大部分的人想和他一樣做點什麼改變時,經常以失敗收場。但巴菲特沒有失敗,我父親也非常相信這一點,因為我父親從未看錯他是什麼樣的人。巴菲特永遠堅持做自己。

英國詩人吉卜齡(Rudyard Kipling)有一首知名的詩〈如果〉(If),我父親在書桌、床頭櫃與小房間裡,都放著這首詩。他一遍又一遍地讀著,也會經常引用給我聽。我現在也把這首詩放在我的書桌,就像讓我父親靠近我一樣。

雖然我父親很沒有安全感,但他並沒有被擊倒,他會用吉卜齡風格的調調告訴你,要認真對待你的工作與投資,但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他會敦促你仔細思考別人對你的批評,但永遠別把別人當成你的法官。

他會鞭策你挑戰自己,但不要太極端地評判自己;當你認為已經失敗的時候,他會強迫你再試一次。

然後他會催促你去做下一件事,即使你對那一件事還沒完全理解。

能保持與過去一貫的價值而調整投資方法,並在還未完全理解就著手下一件事,這也是巴菲特先生最讓我父親讚不絕口的地方。

繼續前進,完全不受限於過去的門檻、言論、常規,或自豪之處。

以我父親的思考方式,巴菲特具體呈現了吉卜齡描述的某些永恆特質。

遺憾的是,社會中總是會有一群比例很小但人數眾多的人,他們無法開創自己的人生,而且心胸狹小又愛嫉妒,就喜歡誹謗別人。這些被誤導的靈魂追求的人生目的就是創造痛苦,不這樣,他們就沒有好處。

因此,當有人達成某些成就時,就會引來一些非議,有些批評還會流傳下去。我那個充滿不安全感的父親總是預期,每一個人都很難全身而退,包括他自己。

但對於他非常讚賞的人,他只希望他們遇到的批評都能不攻自破。遇到別人的非議時,他也希望這些他讚許的人,能仔細思考別人的批評或指控,但不要覺得被這些話評斷。我父親永遠以吉卜齡的眼光在看事情。

巴菲特在整個比大部分的人更久的投資生涯中,為自己贏得了無與倫比的空前地位,引來的批評也很少,而且沒有一個批評被保留下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

吉卜齡一定會感到很高興,我父親也是。

這與巴菲特的核心價值有關,他永遠知道自己是誰,以及要做什麼。

他不做利益衝突的事。因為利益衝突會讓他妥協原則,並做出較不會受到肯定的行為。

所以,沒有什麼事可以批評,也就沒有什麼壞話可以傳。

而這就是你應該效法巴菲特的最重要特質。永遠知道自己是誰。

另外,我寫這篇導言的部分目的,也是想建議你如何使用這本書。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我的作風不像我父親,也不像巴菲特先生。答案很簡單。我是我,他們是他們。

我必須應用自己的優勢。我對人不如我父親敏銳,我也不像巴菲特那樣是天才。所以重要的是,要用這本書來學習,但不是用這本書來變得像巴菲特。你不可能成為巴菲特,如果你想試試看,你會很痛苦。

你可以用這本書來了解巴菲特的觀念,然後把它們整合到你自己的投資方法中。只有從自己的想法出發,才能創造出偉大的績效。

本書的獨特見解,只有在你能把它內化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而不是試著扭轉自己的人格以符合它,才會發揮效用(一個扭曲的人格會成為很糟糕的投資者,除非你轉化得很自然)。

無論如何,我保證你不管讀了什麼或多認真嘗試,你都無法變成巴菲特,所以,你必須做你自己。

我父親教給我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不要變成他或任何人,而是要成為最好的自己,永遠不要停止自我演化。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他是真正偉大的導師。

你從巴菲特身上能學到的最棒的一課是什麼?向他學習,但別想變成他。

如果你還年輕,最好的投資課程就是找出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年紀稍微大一點,最棒的一課就是你比想像中的年輕很多,因此你應該表現得年輕一點,這是一種少見的天賦。

如果你覺得這不可能,那麼巴菲特先生也就不可能在大多數人的退休年齡時,仍然能夠繼續自我演化了。

把巴菲特當成導師,而不是角色模範,然後把這本書當成有關他的教導的一本最好的說明書,論述清晰,也容易學習。你可以從本書學到很多,並做為發展出你自己的成功投資哲學的基礎。

二○一三年七月

 

(本文為本書第二版《巴菲特勝券在握的12個原則》之導言,作者肯尼斯.費雪為菲利浦.費雪之子。菲利浦.費雪是早期啟蒙巴菲特投資觀念的重要知名投資家之一,其著作《非常潛力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讓巴菲特大為讚嘆,並立刻親自拜訪費雪,兩人自此開始了長久的友誼。一般公認,巴菲特強調「集中投資」及「注意市場及公司基本面異常」等做法,便是源自費雪的啟發。)

本文由 遠流出版社 授權轉載至雷浩斯價值投資網:為『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在負利率時代,存錢不如存股的4大滾雪球投資法』之推薦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