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海格斯壯所著作的《勝券在握》系列,是最早且最知名的巴菲特選股著作之一,共計有三個版本、本書為第二版。
海格斯壯的驚人貢獻在於他花費多年的閱讀波克夏歷年年報,並且從中抽絲剝繭、整理出巴菲特投資的十二項原則,形成一個探討巴菲特投資法的SOP。

雖然《勝券在握》有不同的版本,但是書中列出的十二個原則始終沒有改變,當然,巴菲特也從未改變原則。

這十二項原則中,首先探討的是公司本身事業守則第一項:「這間公司是否簡單易懂?」

簡單易懂四個字代表價值投資的重要觀念「能力圈」,這邊指的不僅僅是這間公司是否進入投資人的能力圈,更代表的公司是否釐清自己的能力圈。
釐清能力圈的公司能致力本業,避免巴菲特口中的多慘化經營,形成一種「簡單易懂」的感覺。

接著探討的是「這間公司是否有一貫的營運紀錄?」這個問題是為了避免過去買「雪茄頭」(cigar-butt)的錯誤。

雪茄頭投資法的缺點在於重整耗時,而且還不見得會成功,巴菲特致力於自我改善,儘管這些他口中的錯誤都帶來了驚人的報酬率,他仍然追求卓越,也購買和他一樣追求卓越的公司。

卓越的公司,代表著獲利豐厚,也代表想來分一杯羹的人不少,因此下個問題是:「這項事業的長期遠景是否看好?」也就是問這間公司是否具備「護城河」。

護城河是可持久的競爭優勢,讓公司能抵禦外在競爭者的攻擊,同時降低對單一執行長的依賴度,提高永續經營的能力

但這不代表管理團隊不重要,因為接下來三項守則就是分析管理團隊。

管理階層是公司資產的保管者和運用者,真正優越的管理階層一定是理性用錢的人,所以管理團隊守則第一條是:「管理團隊是否理性?」

怎樣確認他們理性?你要了解他們的資本配置。

資本配置有五種:投資現有事業的資本支出、收購其他事業、還清負債、發放股息和實施庫藏股。
無論是哪種方式,能讓管理階層都要確認當下的決策對股東的幫助最大,才具備理性原則。

另一個和理性不可或缺的就是「管理階層是否坦白對待股東?」

管理階層是股東資產的守護者,如果這些人不誠實,那就有很大的機率會往自己利益輸送;

探查一個人誠實與否的方法就是看他是不是個坦承、直來直往的人。
如果在公司面臨困境或難堪的時候都願意直接面對,這些通常都是誠實的信號。

最後一個管理階層守則就是:「管理團隊能否獨排眾議?」

很多人都知道,保險業具備的浮存金(float)是巴菲特的投資利器,那麼其他保險公司為什麼不運用?

答案在大多數的公司為了搶市占率,甚至願意賣出賠錢的保單,一旦保單賠錢,等同沒有浮存金。

巴菲特對這個現象說:「很多公司會如此,是因為其他人都這樣做(賣賠錢保單),所以我們也這樣做。」
但是管理良好的團隊能獨排眾議,不會受到競爭對手的影響,也因此波克夏總是能維持保險業的利潤,同時拿到浮存金

前六點是質化分析之後,接著就是四點財務量化分析,巴菲特最知名的兩個財務指標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和「業主盈餘」,這兩者代表運用資金的效率和產生的自由現金流 .

巴菲特喜歡業主盈餘高的公司,當他收購這些公司的時候,自由現金流都會繳回總部,讓巴菲特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投資

巴菲特更喜歡高ROE搭配高獲利率的公司,這類公司如時思糖果一樣有定價力,而且嚴控成本,讓競爭對手難以入侵

而「一美元原則」代表保留盈餘應用的成果,良好的公司能因此提高股價,讓股東得到應有的獲利。

前述十項分析結束後,最終才是估價。
估價只有兩個原則:公司值多少錢,是否有安全邊際?

我們從這些原則比重可以知道,對巴菲特而言,找好公司比估價精準更重要。當尋找的標的正確,那麼買賣成功的機率就更高。

既然是好公司,為什麼股價會便宜呢?

原因在於人性之中,會對股價上漲反應不及,對股價下跌反應過度。情緒具備渲染力,一但情緒渲染之後,理性就失去功能。

所以獨立思考,避免理性受到影響,是價值投資人必做的修煉。巴菲特說:「投資和智商無關,和性格有關。」理性就是巴菲特最大的力量之一。

海格斯壯在本書中說,他想證實的點就是巴菲特所說的:我做的並沒有超出一般人的能力範圍,想要有不平凡的成果,不見得要做不平凡的事情。」那麼我們這些一般人該如何開始呢?

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寫下這十二條原則,試著跟你的投資朋友們解釋這些原則;

當你能清楚地說明這些概念之後,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