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商週的管理相對論專欄請劉順仁老師和張孝威先生討論了發放股息這個經典問題。

文章起頭起頭討論的是賈柏斯管理蘋果時期的保留現金至上策略,這個策略到2012年庫克掌舵之後改變了,庫克打算大量發出現金股息。

發放股息與否的問題,在現階段而言的台灣投資人偏好現金股息居多。
發放現金股息對投資人有很多優勢,例如能有股息收益,還有對於某些無法判斷詳細財報的人,持續的發放股息代表了獲利能力的穩健,還有盈餘品質的含金量。

但是對於費雪體系的成長股投資人來說,重要的是企業保留的現金能否帶來更高的成長性,為股東增加更多的收益。

  • 企業價值、產業風險與成長的差別

是否要保留多少現金,完全取決於現金能增加多少企業價值,對投資人來說,就是保留盈餘能否持續拉高ROE。對管理階層來說,則取決於產業、風險、和未來成長。

張孝威先生任職過景氣波動大的高科技產業,也任職過穩定的電信產業,這兩者產業差意非常大。
穩定的電信產業可以放出大量的現金股息,因為它並不需要大量的未來投資。

但是科技產業的起伏太大,在進攻上思考,如果未來策略能讓企業成長和獲利,那麼應該要保留現金不配息出去。在防禦上思考、如果景氣變差,手上沒有足夠的現金,那會變得很吃緊。所以要留下營運資金和未來可能的資本支出,但是仍然要控制住保留現金的比例。

  • 保留現金的缺點

保留太多現金的缺點,則是管理團隊可能亂投資非核心業務,或者並不是為了成長而運用保留盈餘,最後忽略財務紀律。
因此公司如果要保留現金,必須告知保留的原因、保留多少?如何運用?希望未來創造多少價值?

劉老師舉出了全國電機龍頭公司美商艾默生,此公司營收、EPS連續43年成長,連續55年現金股息複合成長率11%。此公司的想法是先把要配給股東的扣掉之後,再去想投資,以其來讓管體階層好好思考未來的投資效益,把錢用對地方。避免造成保留現金的缺點,並且達成現金股利成長的目標和維持財務紀律。

  • 評估投資效益

最難的就是評估保留盈餘投資效益,因為效益不好,肯定會被股東批評。而投資效益有牽涉到景氣和技術變化,判斷正確就能三級跳,判斷錯誤肯定往下跳。

張孝威先生舉了八九年前台積電的例子,當時只要投資下去就一定能賺,只是賺錢速度的問題。後續當1999年半導體景氣循環後,營收雖然回升,但是利潤沒有回來,除了有競爭者問題,還有資本支出從10E美金提升到2、30E美金,支出增加,卻沒有以往的利潤,並且折舊提攤的額度大增,將會以影響到EPS。

當時他們體會到資本是要計算的,每個資本支出只能有一定額度,不能再增加,再增加獲利就會往下掉,因此他們後續做了不少檢討,建立了很好的制度。

但是高科技資本支出很多,變化很大,因此現金需求量大,某種程度上這是賭博,因為沒有人能有絕對的把握讓投資都轉為收益。

這段話讓人忍不住想到費雪的保守型投資人夜夜安枕第一個構面,好的成長股必須達成營收成長、維持高毛利、營業利益,而這些都有賴生產、研發、行銷、還有好的財務人員建構出良好的管理與預警系統

企業價值建構在成長上,但是某些投資可能讓長期成長,短期不佳。

當做這些取捨的時厚會讓執行長進入兩難的狀況,張孝威先生舉例了07年台灣大哥大合併台固,當年EPS由過去的接近3降到1.68元,但是短期如果不做,未來也會更辛苦,除了執行,還必須跟市場溝通。(這段話也讓人想到第12要點:這家公司已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願不願意犧牲短期,照顧長期?)

劉老師總結,認為思考分配現金股息的關鍵在於:提升企業價值、強化財務紀律、提升整體商業競爭模式。

衍伸閱讀:銀行家尼莫–非常潛力股ch7股利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