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快照 2015-09-23 上午1.50.14

成功的投資者,意味著能夠降低賠錢的機率,控制賠錢的損失值,在賺錢的高機率事件發生時切入,提高整體的投資報酬率,並且維持著常勝不敗。

簡單的說,就是大賺、小賺、小賠,控制自己不出現大賠的狀況。

要做到這點,需要累積「發現我的天才」這本書內的三個優勢:知識、技能和天賦

知識:

知識是重要的基本基石。

有時候,你會看到很多人投資多年都沒賺錢,虧很多錢,在市場混很久。他們賺到小錢就跑,從來沒賺過大錢。或者一開始賺大錢,但這個經驗變成未來的詛咒,想重複之前的勝利因素,但是卻不知道某些客觀的因素缺乏,所以後來持續虧錢。

Continue reading

巴菲特說:讓我們把保持護城河寬度和不可跨越,做為一個偉大企業的首要標準。
談到護城河,具有非常多的面向和條件:例如規模經濟、品牌與定價能力、用戶轉移成本….等等
那麼、規模經濟和搶第一名是同一件事情嗎?
或者和「第一名的市佔率」是同一件事情嗎?

Continue reading

螢幕快照 2016-06-10 上午1.11.27
常常有個情況,就是投資人的績效要跟大盤比,要跟大盤的甚麼數字比較?還有為什麼要跟大盤比?

  • 第一個問題有兩層定義:

定義1.要跟加計股息的大盤報酬指數比較。

一般而言目前看到的加權指數是沒記股息的,大盤報酬指數可到證交所網站查詢,不過因為大多數人的指數型投資通常都使用台灣50ETF,所以也可以用台灣50ETF的報酬指數來當作標竿。

Continue reading

這期商週的管理相對論專欄請劉順仁老師和張孝威先生討論了發放股息這個經典問題。

文章起頭起頭討論的是賈柏斯管理蘋果時期的保留現金至上策略,這個策略到2012年庫克掌舵之後改變了,庫克打算大量發出現金股息。

發放股息與否的問題,在現階段而言的台灣投資人偏好現金股息居多。
發放現金股息對投資人有很多優勢,例如能有股息收益,還有對於某些無法判斷詳細財報的人,持續的發放股息代表了獲利能力的穩健,還有盈餘品質的含金量。

但是對於費雪體系的成長股投資人來說,重要的是企業保留的現金能否帶來更高的成長性,為股東增加更多的收益。

Continue reading

從A到A+思考成長股

關於思考”成長股”這件事情,也許有人說成長要有新產品、新市場、新動能等等,這些都對。但是卻覺得只抓的到表面的成果,沒看到初始的狀況和累積的過程。這中間要有哪些質化分析指標可以觀察?

後來想起了十年前看過一本書叫做”A到A+”,所以重新去書局翻來看。當初看的很仔細,所以文字內容都有印象。但是這次一看,對照過去的投資經驗和思考結果。頗有融會貫通之感,整個非常興奮,完全有抓到要訣的感覺。

Continue reading

基本上,對於股票的財務分析,是沒有甚麼獨家技巧的。

因為絕大多數的財務分析公式都已經被發明出來,投資人要做的事情是將這些工具好好的應用,加速自己的分析技術,讓自己能看出公司財務體質的過人之處,或者可能隱藏在報表內的危機。

因此,投資人真正要擁有的,是屬於自己的財務分析流程。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培養投資的sense?

最基本的就是廣泛的閱讀和深入的思考。

為什麼要廣泛的閱讀?

如果我們讀一本書,那本書的作者知識有一百的話,在書中最多能呈現的只有80%-60%的量。
身為讀者,能吸收到的也頂多是其中的60%,所以讀者能吸收到的知識量頂多是作者的50%-35%左右。

如果只能吸收一本書的30%,十本書的知識量就有300%。一個月讀10本書,一年讀120本。在大量閱讀的狀況下,就能把吸收知識的總量提高。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