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本文為網友小梁提供書摘分享,特此感謝)
四、價值投資哲學起源
價值投資哲學有三個要素:
(1)價值投資是自下往上的策略,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分辨出特定的被低估的投資機會。
(2)價值投資追求的是絕對表現,而不是相對表現。
(3)價值投資是一種風險規避方法,對會出現哪些錯誤(風險)和哪些會進展順利(回報)給予同等關注
(1)價值投資是自下往上的策略:
自下往上和自上往下這兩種策略之間一個重要但並不明顯的區別就是,為什麼有時需要持有現金。
當無法找到誘人的投資機會時,採用自下往上的投資者會持有現金,當投資機會出現時,他們就會動用這些資金。只有當可以組建擁有誘人投資機會的多樣化投資組合時,採用自下往上法的投資者才會滿倉投資。
相反,採用自上往下的投資者可能試圖判斷市場的時間,而採用自下往上的投資者不會這麼做。對市場的時間作出判斷就是要判斷整個市場的走向。當採用自上往下的投資者相信市場會下跌時,他們會賣出股票持有現金,然後等待市場轉強。
這兩種方法之間的另外一個區別是,採用自下往上的投資者能夠簡單、準確地確定他們正在押注什麼樣的公司。
他們面對的不確定因素有限:這家企業的潛在價值有多少?這種潛在價值是否能持續至股東從潛在價值的實現中獲利?價格與價值之間缺口縮小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鑑於當前的市場價格,潛在的風險和回報是什麼?
(2)價值投資追求的是絕對表現:
價值投資者追求的是絕對回報。
他們只關心是否實現了自己的投資目標,而不是自己的投資回報與整個市場或者其他投資者相比有怎樣的表現。通過買入低估的證券,然後當價格越來越體現價值的時候賣出,以獲得出色的絕對回報。
對多數投資者而言,絕對回報是他們唯一關心的事情,畢竟你無法從相對回報中獲得實際的消費能力。
在對獲得的現金進行投資的策略中,可以看到絕對表現與相對表現定位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以相對表現為中心的投資者通常會選擇在任何時候都滿倉投資,因為持有現金可能會讓他們的表現落後於正在上升的市場。因他們的目標是至少要取得同市場一致的表現,最理想的情況就是能打敗市場,那些沒有用在特定投資上的現金必須投向與市場有關的指數。
相反,當找不到便宜貨的時候,以絕對表現為中心的投資者都願意持有現金。現金就是代表流動性,而且能夠提供適量的名義回報,有時也會提供誘人的名義回報,通常這些回報高於通貨通脹。
現金的流動性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因為可以在支付最小交易成本的情況下馬上將現金用於其他投資。最後,與其他的投資不同,現金沒有產生任何的機會成本風險(指因無法在未來抓住便宜貨而蒙受損失),因為在市場下跌時現金的價值並沒有下跌。
(3)價值投資是一種風險規避方法:
當多數投資者將全部精力放在了能夠賺多少錢上,而不是放在了可能會虧多少錢上的時候,價值投資者對風險給予了與回報同一樣的關注。
從某種程度上講,多數投資者也考慮到了風險,而他們似乎搞混了什麼是風險。一些人堅持認為風險與回報總是正相關的,風險越大,回報也越高。事實上這就是幾乎所有商學院中教授的資本定價模型中的一個基本原則,然而這一原則並不總是正確的。其他一些人則錯誤地將風險等同於波動,強調證券價格波動的風險而忽視了可能作出定價過高、欠考慮或者糟糕投資的風險。
風險的本質為可以將一項投資的風險,描述成虧損機率以及潛在虧損額。一項投資的風險(出現相反結果的機率)部分是與生俱來的。同用於購買公用設備的 1 美元相比,花在生物研究上的 1 美元是一項風險更大的投資。後者出現虧損的機率以及虧損所佔本金的百分比都要高於前者。
儘管證券分析師試圖精確地確定投資中的風險和回報,但只有結果出來之後才能予以相關的確定。對多數投資而言,究竟賺到了多少利潤只有在到期或者賣出之後才能知道。
只有那些最安全的投資才能在購買的時候就知道了回報,例如票面利率為 6%的1年期美國短期國庫券將在1年之後提供6%的回報。對那些風險更大的投資而言,必須在知道了結果之後才能計算回報。例如,你購買了 100 股克萊斯勒公司的股票,你的回報幾乎完全依賴於賣出時交易價格。
只有那時才能計算獲得了多少回報。然而,風險與回報不同,當投資結束時,也無法與投資開始進行時對風險有更加準確的量化。簡單說,無法簡單的使用一個數字來描述風險。直覺告訴我們,每項投資的風險都是不一樣的:政府債券的風險低於一家高科技企業的股票。
然而,不像食品包裝袋上會標明營養成分一樣,投資不會提供有關自身風險的任何資訊。相反,風險是每位投資者經過對一項投資的虧損機率和潛在虧損額進行透徹分析之後所形成的認知。
如果一口正在探測中的油井被證實是一口枯井,那麼這口井就被稱之為是有風險的。如果一種債券出現了違約,或者一隻股票的價格大跌,那麼它們被稱之為有風險的。
然而,如果那口油井是噴油井,債券如期到期,以及股票價格大幅上漲,我們可以在開始進行投資時就稱它們沒有風險嗎?答案是,根本不會這麼說。關鍵是多數情況下,在投資結束之後所知道的風險不會比在進行投資時所知道的風險還多。投資者只能做幾件事情才能應對風險:進行足夠的多元化投資;如果合適,進行對沖;以及在擁有安全邊際的情況下進行投資。確實如此,因為我們不知道,也無法知道自己以貼現價格進行的投資中的所有風險。當出錯的時候,便宜的價格給我們提供了相當的緩衝空間。
五、企業評估藝術
許多投資者總希望給自己的投資給出一個精確的評估,一再讓自己在不精確的世界中尋找精確,然而,我們無法對企業給出精確的評估。
財務報表中公佈的帳面價值、收益和現金流等,僅僅是使用了一系列相對嚴格的標準和規則的會計師們給出的最好的猜測,而那些標準和規則的設計初衷,更多地傾向於讓財務報告做到統一,而不是讓財務報表反映企業的經濟價值。預測出來的結果也是不精確的。
你對自己房子的估價無法精確到幾千美元。為何對複雜的大企業進行評估那麼的難?企業價值不光難以被精確地衡量,它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者宏觀經濟、微觀經濟以及市場因素的波動而改變。
因此,儘管投資者無法在某個時刻明確判斷企業的價值,他們還是必須得無時無刻的重估自己對企業價值的預測,以體現所有那些可能會給自己的評估帶來影響的已知因素。任何想精確評估企業價值的嘗試都將帶來不準確的評估。問題是人們很容易將作出精確預測的能力與作出正確預測的能力混為一談。
只要有一台簡單的計算器,任何人都可以計算出企業的淨現值(NPV)和內部報酬率(IRR)。對將未來現金流的預測通過貼現的方法折算成當前的現金流。使用未來現金流預期和支付價格的內部報酬率法就是計算投資報酬率,並精確到你所希望的小數點後幾位。似乎可以給出精確價值評估的淨現值法和內部報酬率法能讓投資者對確定性產生一種錯誤的感覺,因為只有當他們對現金流的預期是正確的時候,他們以現金流預期為基礎的評估才是正確的。
淨現值法和內部報酬率法在對一系列給定的現金流計算回報時,能分別從絕對值和百分比的角度作出很好的總結。當現金流像合同一樣被確定了下來,如債券中的現金流,以及當債務到期時所有的款項都已經得到了支付時,那麼內部報酬率法可以給投資者提供精確的報酬率,而淨現值法可以在給定貼現率的情況下給出某項投資的價值。
與債務工具不同,企業並沒有契約式的現金流。因此無法像決定債券的價值那樣對企業價值給出精確的衡量。班傑明•葛拉漢清楚的知道,精確定位企業和代表企業部分所有權的證券的價值評估有多麼困難。在《證券分析》一書中,他和大衛•陶德談到了價值範圍的概念:關鍵的一點是,證券分析並不是精確的決定未來某種證券的內在價值。
證券分析的目的僅僅是確定證券的價值是否足夠—是否足以支持購買一種債券或者一種股票—或者價值是否大幅高於或者低於市場上的價格。對內在價值粗略和大致的衡量可能就已經足以達到這樣的目的了。事實上,格雷厄姆常常會計算每股的營運資金淨額(net working capital),即粗略地估測一下這家公司的清算價值。他對這種粗略的近似值的使用表明。他承認自己經常無法更精確地確定一家公司的價值。
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通常根據公佈的盈餘資料來評估這些公司。與此不同的是,買下整個企業的私人買家則是根據自由現金流來評估企業的價值。在 20 世紀 80 年代的後 5 年內,買賣整個企業幾乎同買賣證券一樣快速,投資證券的投資者自然而然會開始以買下或者賣出整個企業的身份來進行思考。應該如何衡量現金流呢?在垃圾債時代到來之前,投資者關心兩項數據:稅後利潤,即一家企業所獲利潤,加上折舊和攤銷減去資本支出,即一家企業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或者收回投資。稅後利潤加上 EBIT (息稅前利潤)中用於支付利息支出的那部分利潤就是一家企業真正來自於收益的現金流。
之前提到,現金流也來自於折舊和攤銷支出超過資本支出的那部分現金。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原因。當一家企業購買了一台機器,根據通用會計準則的規定,公司需要根據這台機器的使用壽命來進行支付,這在會計中被稱之為折舊。折舊是非現金費用,它會降低報告中的利潤,但不會影響現金。
折舊提成能夠產生現金,但最終必須將這些現金用於資本支出,對破舊廠房和設備進行必要的替換。因此,資本支出直接抵消了折舊提成,前者使用現金,後者則提供現金。但發生的時間可能不同:一家企業可能在某個時間點大量投資於廠房和設備,之後產生大幅高於當期資本支出的折舊提成。然而,無論何時廠房和設備需要替換時,都必須有可以使用的現金。如果資本支出在很長時間內低於折舊,那麼這家公司可能就在逐步進行清算。
對商譽的攤銷也是非現金費用,然而不同的是,攤銷更像是會計上的偽造,而不是一項真實的商業支出。當一家企業以高於有形資產帳麵價格被收購時,會計準則要求買家在資產負債表中設定一項被稱之為商譽的無形資產,並在 40 年內進行攤銷。因此,商譽攤銷是一項並不一定能反映經濟價值出現真實下降的費用,也無需在未來為維持企業的生存而在這項資產上產生支出。商譽攤銷的費用確實經常代表了自由現金流。
要想成為一名價值投資者,你必須以低於潛在價值的貼現價格購買證券。因此,對每一項價值投資機會的分析,始於對企業價值的評估。雖然存在許多用於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但我發現只有三種方法是有用的。下列為這三種方法的評述:
(1)對連續經營體價值的分析,也就是淨現值法(NPV)。淨現值法就是計算一家企業可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值。一種使用普遍,但在評估持續經營企業的價值時存在缺陷的快捷方法就是私有市場價值法(Priviate Market value,或 PMV)。這種方法就是評估老練的商人可能願意以怎樣的價格購買一家企業。實際上投資者根據可比企業之前達成的交易價格來評估企業的價值。
(2)分析一家將要結束並出售資產的企業的清算價值。作為清算價值分析法衍生出來的拆賣價值法(Break-up value)考慮的是企業中每項資產的最高估價值,不管這家企業仍在經營還是即將結束。
(3)股市價值法(stock market value),這種方法通過預測一家企業或者子公司在分拆之後會在股市上以怎樣的價格進行交易來評估企業價值。這種方法的可靠性不及前兩種方法,它只會偶爾成為有用的價值準繩。
1.淨現值法(NPV):
淨現值分析法中,預測未來現金流是相當困難的。如果未來現金流很好預測,且能夠選擇合適的貼現率時,那麼淨現值法會是最準確和最精確的價值評估法之一。不幸的是,未來現金流通常是不確定的,而且經常是高度不確定的。此外,對貼現率的選擇可能會有些武斷。這些都是讓淨現值法成為了一種不精確的分析法,讓淨現值分析成為了一項高難度的任務。
儘管一些企業較其他企業更穩定,也更可預測,然而預測一家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通常只是一種猜謎遊戲。本書中一再出現的主題就是未來是不可預測,除非是在一些限定條件下。可口可樂公司明年會銷售蘇打水嗎?當然會。今年該公司的銷售會增加嗎?毫無疑問會的,因為自 1980 年以來,可口可樂公司每年的銷售量都在增長。
但它的銷售量會增加多少不是很明確。可口可樂從銷售蘇打水中能獲得多少收益則更不明確,諸如價格、需求對價格的敏感度、競爭對手的行動以及企業稅率的改變等因素都會影響到該公司的盈利能力。預測未來多年內可口可樂的銷售或者利潤將更加不精確,大量的因素會讓預測出現偏差。
許多投資者只根據自己對企業未來成長的預測來做出決定。雖然如此,一家企業的盈利或者現金流增長越快,這家企業的淨現值會越高。然而,成長型投資者遇到了一些難題,首先,此類投資者經常對自己預測未來的能力過於自信。其次,對那些快速成長的企業而言,人們對企業年成長率的預期即使出現微小的差異也會給價值評估帶來巨大的影響。
此外,因許多投資者都希望購買成長股,這些人一致選擇的股票價格可能脫離基本面的支持。因為進入「企業名人堂」經常像穿過旋轉門那麼簡單,投資者可能有時會在引誘之下,根據暫時性的強勁業績作出過分樂觀的預期,最終讓自己對那些普普通通的企業支付了過高的價格。當企業的成長性已經被大眾廣泛預測到,並價格已經在證券中反應,那麼後續不及預期的成長,將讓投資者感到失望,最終導致股價下跌。
巴菲特曾說過:「對投資者而言,以過高的價格購買一家優秀的企業可以抵消未來 10 年該企業良好的發展所帶來的效果」。成長型投資者遇到的另外一個難題是,儘管投資者往往過於簡單地認為企業成長只是一個數字而已,然而實際上企業的成長包括了許多變化的內容,這些不斷變化的內容的可預測性也完全不同。例如,對任何一個企業而言,人口增長引發的單位銷售增加、產品使用率上升、市場份額增加、產品覆蓋面擴大或者價格上漲都能讓收益實現增長。
價值投資者如何預測不可預測的事情來進行分析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保持保守立場。因為所有的預測都會出現錯誤,樂觀的預測往往會讓投資者處在相當不確定的情形。
而投資者必須諸事預測正確才能確保盈利,否則可能蒙受持續虧損。投資者都知道只可做保守的預測,然後只能以大幅低於根據保守預測作出的價值評估的價格購買證券。以下談談貼現率的選擇。
淨現值分析法中的另外一項內容,即貼現率的選擇,很少得到投資者的重視。喜歡當前預期而非未來預期,或者喜歡當前的確定性而不喜歡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投資者,可能會使用高貼現率來貼現自己的投資。
而其他投資者可能認為自己的預測是正確的,所以會使用一個較低的貼現率,這種貼現率讓未來的現金流幾乎具有同今天的現金流擁有一樣的價值。
未來現金流的正確的單一貼現率是不存在的,在選擇貼現率時,也不存在任何精確的方法。對一項特定投資所選擇的貼現率是否合適,不僅依賴於投資者對當前預期和未來預期的偏愛程度,也在於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處在考慮之中的投資的風險認知和從替代投資中可獲得的回報等因素也會帶來影響。
投資者往往將事情看得過於簡單。許多投資者會很自然地使用10%作為適用於一切投資的貼現率,而無視正在考慮中的投資的本質。10%是一個奇妙的整數,方便記憶,也易於使用,但它並不總是最好的選擇。在對一項投資選擇合適貼現率的時候,必須考慮這項投資的未來現金流所面臨的潛在風險。
一項短期無風險投資(如果確實存在這樣的投資)應當使用美國短期國債的收益率來進行貼現,之前曾提到,美國短期國債的收益率可以被看成是一種無風險利率。相反的,市場用12%~15%甚至更高的利率來貼現低等級的債券,這反應了投資者無法確定這些債券在合約中所規定的現金流是否會得到支付。
投資者可以用兩種方法來使用淨現值分析法。投資者可以計算一家企業的現值,然後使用算出的現值,對證券進行估價。
或者投資者可以計算出證券持有人將獲得的現金流的現值,這些現金流包括債券持有人所獲得的利息和本金支付,股東所獲得到股息和未來股價預期。而對約定利息和本金支付的現值計算是評估一隻債券最好的方法。
對企業的透澈分析可以幫助確定獲得哪些現金流的機率大小。相反,對企業現金流的分析,是評估股票最好的方法。投資者唯一從股票中獲得的現金流就是股息。
評估時使用的股息貼現法並不能在評估股票時提供幫助,因為對多數股票而言,股息只佔企業所有現金流很小的一部分,且必須至少預測未來幾十年後的情形才能對企業價值給出一個有意義的近似值。股息貼現率法就是計算未來股息支付的現值。準確預測時間跨度如此之久的企業價值是不可能的。
一旦對未來現金流作出了謹慎的預測,並選擇了一個合適的貼現率,接下來就可以計算現值了。理論上講,投資者可能會對眾多的現金流預期給出不同的機率,然後計算這項投資的預期值,將各種現金流預期下的現值乘上各自的機率並加總。
在實踐中,鑑於給不同預期分配不同機率極其困難,投資者只會對少數幾種可能的情況分配機率,然後必須進行敏感度分析,即評估不同現金流預期和貼現率給現值所帶來的影響,投資者將非常謹慎使用這種價值評估法。
2. 清算價值:
清算價值法僅對有形資產的價值作出保守的評估,這種方法並不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因此,當一隻股票的售價低於清算價值這一幾乎是最低的估值時,通常這是一項吸引人的投資。清算價值分析法是價值評估中的一種理論方法,但它通常並不是價值評估中所實際使用的方法。一般而言,企業中資產的價值高於這些資產在清算時的價值,因此清算價值是企業處在最壞情況下進行的評估。
在粗略計算一家企業的清算價值時,一些價值投資者倣傚了班傑明•葛拉漢的做法,將純營運資金淨額( net net-workingcapital)計算看做是一種捷徑。
營運資金淨額就是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純營運資金淨額就是營運資金淨額再減去所有的長期債務。即使當一家企業的持續經營業務價值有限,而以低估純營運資金淨額買入的投資者,仍會受到流動資產清算價值的保護。只要營運資金(working capital)沒有虛報,業務沒有快速消耗現金,這家企業可以清算它的資產,償清所有的債務,並仍能給投資者提供超過市價的回報。
然而,企業的持續虧損能快速消耗純營運資金淨額。
在這幾項價值評估方法中,投資者應如何選擇呢?什麼時候其中的一種方法會明顯好於其他方法?什麼時候使用一種方法得出的評估會與其他方法得出的結果相去甚遠,此時該相信哪種方法呢?有時某種評估方法可能會成為最合適的方法。
例如,對有著穩定現金流的高回報企業,如一家生產消費類產品的企業,淨現值法將是最合適的評估方法,對這樣的企業使用清算價值法得到的評估將大幅低於淨現值法得出的評估。同樣,對於資產回報率受到控制的企業,如一家公用事業類企業,淨現值法可能是最好的評估方法。
對於股價大幅低於帳面價值的一家沒有盈利的企業而言,最好的評估方法可能是清算價值法。一家封閉式基金或者其他只擁有可交易證券的企業應當通過股市價值法來加以評估,其他方法沒有用。
我們應該經常同時使用幾種評估方法。例如,在評估一家複雜的企業,如經營著幾種不同業務的綜合性企業時,部分資產可能最好使用一種評估法來加以評估,其他資產則使用另外一種方法來加以評估。
投資者經常對一個單一的企業使用多種方法來進行評估,以獲得這家企業的價值範圍。這時為了穩妥起見,投資者應當採取保守的立場,採用最低的評估,除非投資者有確鑿的理由來選擇更高的評估。確實,保守的立場可能會讓投資者錯過一些成功的投資,但這種立場也會防止投資者因採用了太過樂觀的評估而蒙受了巨額的虧損。
證券分析中一個複雜的因素就是證券價格與企業潛在價值之間的反射關係(reflexive relationship)或者互反關係(reciprocal relationship)。喬治•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一書中稱,「基本面分析試圖確定潛在價值是如何反映在股價中的,而反射理論則表明股價是如何影響潛在的價值的」。換句話說,索羅斯的反射理論認為股價有時可以給企業的價值帶來巨大的影響。投資者必須記住這種可能性。
傳統的評估準繩–收益、帳面價值及股息收益率收益和收益增長。有關企業評估的章節臨近結束,但事實上我們尚未提到過收益、帳面價值或者股息收益率。收益和站帳面價值都在證券分析中佔有一席之地,但必須謹慎使用這兩項指標,並將這些指標看做是更全面評估的內容之一。
一直以來每股收益是投資者使用最多的評估方是。不幸的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每股收益並不是一種精確的衡量標準,它會受到人為操縱和會計行為的影響。每股收益並不是衡量企業所產生或使用的現金。與前面論述預測相同,預測收益幾乎是不可能。
總體來說,企業管理層知道許多投資者都在關注所公佈的收益的增長率,許多管理層會在報告中逐步釋放公司的收益,讓收益資料形成一種持續上升的趨勢。一些肆無忌憚的管理人員甚至會做假帳,將惡化的資料做成正在改善的資料,將虧損做成盈利,將小幅盈利做成大幅盈利等。即使不存在人為操縱,對所公佈的收益資料的分析也會讓投資者對這家企業真正的盈利能力產生誤解。
通用會計準則(GAAP)可能會要求企業作出一些並不反映企業實際情況的行動。例如商譽價值的攤銷就是一個例子,根據 GAAP 的規則,商譽價值攤銷屬於非現金開支,而可以在損益表中壓低收益。現金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捕捉到一家企業的經濟狀況。相反,非經常性收益可以將盈利推高至不可持續的水準,投資者應當忽略非經常性收益。最重要的是,不管投資者在價值評估分析時使用收益還是現金流,重要的是要記住,資料本身並不代表一切,這些數字是瞭解企業正在發生的事情的途徑。
帳面價值。過去的成本並不一定能很好的衡量當前的價值。帳面價值即是股東權益減去負債之後的資產的歷史記錄。有時過去的帳面價值(結存價值)能給當前的價值提供準確的衡量,但通常情況下,它與當前價值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例如流動資產中應收款項和庫存等的價值通常接近帳面價值,儘管一些特定類型的庫存的價值會因過時而下降。然而,廠房和設備可能會因過時變得陳舊不堪,因此這類資產的價值將大幅低於帳面價值。另外,完全折舊後的廠房和設備,或者曾進行過註銷的企業的帳面價值,可能大幅低於實際價值。
通脹、技術革新和規章制度等其他因素,可以在影響到資產價值的同時又不被過去的成本記錄所捕捉到。例如,幾十年前所購買的,如今在資產負債表中被記錄為歷史成本的房地產可能較其帳面價值值錢的得多。環境保護方面的立法可能讓今天建造一家石油精煉廠的成本變得非常昂貴,這讓那些陳舊的煉油廠反而具有了稀缺的價值。相反,同新建的鋼廠相比,正在老化的綜合性鋼鐵廠所使用的技術可能已經落伍了,因此,這類企業的帳面價值可能被大幅高估了。
報告中的帳面價值也會受到管理層的操縱。隨意註銷虧損的業務至今仍能給報告中的帳面價值帶來巨大的影響。股票發行和回購也會給帳面價值帶來影響。例如,80年代許多企業都進行了資本重組,企業大肆借錢,並將現金以高額股息的形式分配給了股東。這大幅降低了那些企業的帳面價值,有時企業的帳面價值甚至為負。即使合併時對會計方式的選擇—是選用收購法還是權益結合法—也能影響到報告中的帳面價值。為了使用帳面價值,必需得有一種與帳面價值評估相一致的分析性工具。
然而,會計規則和管理層的隨意性讓兩家有著相同有形資產和債務的企業可以在報告中給出完全不同的帳面價值。這說明帳面價值並不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評估準繩。與收益一樣,帳面價值給投資者提供的資訊有限,投資者應當僅僅將帳面價值看作是更加全面和透徹分析中的一部分。
股息收益率。為何我對股息收益率的討論如此簡短呢?儘管股息收益率一度成為衡量一家企業是否成功的標準,但如今它已經成了歷史,不應簡單的根據股息收益率來購買股票。有太多陷入困境的企業都會炫耀自己的高股息收益率,而股息收益率之所以很高,並不是因為股息支付有所增加,而是因為股價出現了下跌。
因害怕一旦不再分配股息之後,公司的股價會進一步下跌,那些企業的管理層會繼續支付股息,這也進一步拖垮了企業。這些投資者因為表面上看起來很高的股息收益率而去購買這些股票,將來可能不會獲得豐厚的回報。相反,這些投資者可能成為受害者。這類企業所支付的高股息並不是對投資者的資本的回報,而是對代表了企業清算價值的資本回報。80年代多數時候,銀行廣泛使用這種方法,並推高自己銀行的股價(這正是它們希望看到的效果)。
本文為網友小梁提供分享:
延伸閱讀:安全邊際 書摘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