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巴菲特和Ajit Jain )
如果有一天,巴菲特辭世或者必須提早交棒,他的任務必須交接給繼任者。由於波克夏已經是極為巨大的集團,所以巴菲特的任務必須分拆給不同人。
巴菲特的角色有三:董事長、執行長、投資長,這三個角色我推測應該是以下五人分拆接任:
(圖片取自網路:巴菲特和Ajit Jain )
如果有一天,巴菲特辭世或者必須提早交棒,他的任務必須交接給繼任者。由於波克夏已經是極為巨大的集團,所以巴菲特的任務必須分拆給不同人。
巴菲特的角色有三:董事長、執行長、投資長,這三個角色我推測應該是以下五人分拆接任:
最近為了寫《Investing Between the Lines》的推薦序,我還上網買了作者黎頓浩斯L.J. Rittenhouse 的第二本書《Buffett’s Bites》,台灣翻譯成:如果第一次就學巴菲特……這本書輕鬆簡單,半天就能看完。
我很好奇,既然刻意練習是一種頂尖大師的練習方式,那麼投資界的頂尖大師—巴菲特,他做了哪些符合『刻意練習』的事?
我從傳記和資料中找到線索,彙整給大家,並且分享我怎麼應用在自己身上。
我們來一一探討,先從領域開始:
這是一種練習的方式,讓你能夠在選定的領域之中逐漸進步,提升到令人驚嘆的地步。
例如驚人的數字記憶力,能單弦拉小提琴的演奏家,下盲棋的西洋棋天才等。
本書作者一開頭就提出一個疑問:
如果你讀很多經典投資書,卻覺得沒什麼改變,那肯定是有問題了。
很多人認為問題在於『不夠努力。』這想法不免過度簡化問題:如果你走到死路,再怎麼努力也只會撞破頭。
要正確地解決問題,就要解構輸入端和輸出端的要素。
時思糖果(See’s)巴菲特說這是他像夢幻一樣的投資,買進持有35年(計算到2007年),獲利52.7倍的標的,應該是非常夢幻。
Continue reading
續前篇的概念,我們用相同的流程來解構不動產投資的案例。
1993年另一個泡沫破了,資產清理公司RTC打算賣出紐約大學旁邊的不動產。(泡沫後)
市面上有關股神巴菲特的書汗牛充棟,多到想向巴菲特學習的人都不知道該如何選書,想要找出有關巴菲特的好書簡直像選好股一樣困難。
2013年波克夏年報,巴菲特透過買農場和不動產來教導股東投資哲學,我們用農場的案例來解構巴菲特的思考流程:
大部份的人看完投資經典書籍,都有實際應用上的困擾,我也不例外。 隨著多年練習,我發現以下五個步驟對我特別有用,分享給大家:
【2017/07/06 實驗:如何 每天閱讀500頁 ?】
巴菲特說的500頁財報訓練,加上閱讀其他書籍,閱讀總量會變得非常高。
看書不難,一天看完一本其實不是大問題,問題在於你不能一昧的追求看書的總量(例如一年兩三百本)。
從大學開始接觸投資學,慢慢對股市有興趣,當時老師是以技術分析為導向,總覺得好像是在以過去的圖說故事的感覺,一直找不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
但是我也不放棄,一直陸續有買投資的書來閱讀,因為我知道,股市能賺錢的方式千百種,總有一種是可以說服我的。
該如何找到有持續競爭力的公司?
該從甚麼價位買進?
該如何評價公司?
成為價值型投資者的難題。
第二次參加雷浩斯的價值投資課程,心中滿滿感謝。
除了概念再次複習,雷大更將許多經典著作中的觀念濃縮彙整,實際運用在台股的投資方式中,並舉了許多實例說明。
學習長線投資,應當是從基本面產業面入手。但財報研究報告的份量實在太多,沒有好的老師幫助很難釐清線索。
雷大老師的書藉深入淺出,將複雜的財報產業劃出一個大方向,難易度又剛好,令人心智一開。
明家手筆,看得出背後參考了很多大家智慧。難得是老師本人年輕,能讀這麼多書藉,沒有相當的專注與熱情,應是沒有辨法寫出這麼明白的文字。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