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提到了ROE回歸均值和量化策略,接下來討論B.質化策略:買好公司。
質化策略的論點是:『買好公司,好公司會顧好自己』『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一般公司的敵人』。所以這個策略是找出回歸均值的另一面『持續高ROE的公司』。

回歸均值是大數法則,所以高ROE之後都會回歸到平穩。但是有些公司就是一直維持在A級公司,這些公司為什麼不會降級?他們靠什麼本事力抗回歸法則?而投資人又怎樣才能看出這些公司? 

公司降級的根本因素在於產業競爭,產業競爭的力量大過單一公司個體的力量,為了避免利潤下滑,有遠見又善於規劃的公司就會築起競爭障礙,這種障礙巴菲特稱之為護城河

護城河有很多類型,例如外在的公司所在地點、法規特許。或者內部的產品技術領先,和持續累積的規模優勢。值得注意的是,舊的護城河也會被持續侵蝕,因此管理階層需要逐步打造護城河。

投資人要怎樣找出有護城河的公司?我們可以參考巴菲特在1967年股東的信:『我原本是偏量化派,但是真正了不起的構想都是透過質化派的想法,這源自於:高機率洞見。而賺大錢都是來自於這些想法』

高機率洞見就是巴菲特過人的眼光,他掃描穆迪手冊上的公司,找出模式和差異,判斷出正在建築護城河的公司。在波克夏時期,他判斷的能力更加提升了,從『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這本書可以找到幾個重要概念,簡單分享:

  1. 確認該公司是否在你的能力圈內
  2. 確認管理階層的資本配置能力
  3. 確認財務數字
  4. 估價

以大方向而言,就是這四點。這個論點的基礎就是好公司的管理階層能夠在回歸均值之前找到下一個成長市場,並且將公司的資源配置在這些項目之中,只要有這幾點,就可以力抗回歸均值。

如果要更仔細的檢查管理階層資產配置的重點行為,可以參考<非常潛力股>的費雪十五要點。

買好公司的策略在於買入出錯機率低的公司,而投資組合的公司如果出錯機率都很低,那麼整個組合同時出錯的機率就會近乎於零。查理蒙格說:『我把錢放在波克夏、好市多和李錄的基金三個地方,這三個地方同時出錯的機率幾乎是零。』

買好價格的量化策略重點在於『價格的安全邊際』,同時為了避免誤判,因此要分散投資,只要每一檔公司都有價格安全邊際,整體投資組合出問題的機率就幾乎是零。

買好公司的質化策略重點在『價值安全邊際』,重點在內在價值的提昇,只要每間公司都能持續提升價值,那麼投資組合出問題的機率幾乎是零。由於力抗回歸均值的公司是好公司,因此這些公司必定是少數。

而投資組合就會變成集中投資的狀況,但是集中只是表象,真正的觀念應該是『聚焦投資』。以質化派來說,你應該『聚焦』在你了解的好公司上,成長股之父費雪就說過:『分散投資代表你分散太多在你不懂的公司上,而在你懂得公司又投入太少。』

如果你沒有巴菲特和費雪的能力,但是想採取質化策略,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矩陣存股法裡面找出:『找出多年A級的公司』。

在這個前提下五年A級只是低標,如果能夠七年A級或者十年A級的公司更好。這些公司同時還要有高利潤率,低負債和良好的保留盈餘成長率,符合這些要點就能進入投資清單之中。

 

  • 量化VS質化的取捨

從前述兩者來看,量化與質化風格幾乎不同,當你在做出取捨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我是否只能使用一個風格?如果我是量化派,是否就不能用質化派買好公司的策略?如果採用其他策略,是否會前後矛盾?』

<魔球投資學>第四章:拋棄屬性的分類,改用情境式分類,提供了良好的解答。

作者認為單靠屬性而拋棄情境脈絡,是不合理的。分類是為了替理論做出良好的敘述,但是優化理論的過程中,應該將分類改成情境式分類。簡單的說就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做出不同的策略』這樣才能避免過度僵化。

成功的投資人會採取看起來像是對自己投資法則做出折衷主義的妥協,但實際上是對投資情境的演化。 例如巴菲特在合夥事業時期將低估型投資增加了一個『經營者低估型』的投資分類,後續他又調整成合理價買入偉大的好公司。

你應該遵守的是你所進行最適合的投資法,而不是讓投資法來限制你。量化與質化之間只存在光譜兩端的距離,但是仍是在同一道光譜上。

大部分的人思考的迷思就是受限於過於簡化的二分法,偏執的認為只能遵守單一法則。真正優秀的投資人知道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調整程度,他們是按照情境調整而非固守僵化。

博客來:《雷浩斯教你 矩陣式存股法年賺18%》

隨書附贈:
免費矩陣等級分析EXCEL檔隨書下載!
6檔精選個股分析範例!
涵蓋七大產業、64檔矩陣股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