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讀的書太多了,一直在思考怎樣讀書才會更有效益,同時要整理成一個良好的讀書法來幫助自己。
後來突然想通了,所有的投資和分析,本質上都是一種資訊處理的判斷,而資訊處理不外乎兩個大項目:
1.     建立「知識物件」
2.     架構「思維模型」
所以看書,最重要的是針對書的類別和內容、整理成不同的「知識物件」和「思維模型」。

Continue reading

在看一本書,或者了解一些新觀念的時候,要明白一些事情:

大部分的觀念都是一種工具,工具本身就是一種量尺
量尺,意味著用觀念來解釋「特定現象」的有效程度。

例如:波特的「五力分析」是用來解釋產業外在競爭力量的強度,通常以製造業居多。「鑽石模型」則是解釋國家競爭力。

非常潛力股之中的「費雪十五要點」是用來衡量公司做了多少事情來增進成長力道,符合越多的要點,越值得關注。

因為觀念是工具,所以不是用來服從的,而是拿來使用、評估效益的。
有效益的觀念留下來、無效益的觀念拋棄,無法判定的納入觀察區。

Continue reading

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孟格所稱的「魯拉帕路薩效應」主要概念是:各種因素和力量互相強化,使其達到臨界點,並且將彼此極大化。

在A到A+這本書裡面P280,作者說:當我檢查優秀到卓越公司轉型的過程,腦海中不斷浮現「協調一致」「連貫性」無論你用什麼字眼來形容,基本概念都一樣:系統中的各部分相互補強,形成整合後的整體,力量大於各部分的總合。」

多因子強化效應會發生在很多力量強大的地方:

Continue reading


商週1299刊號產業風雲篇提到杜邦公司執行長Ellen Kullman的訪談頗有可看之處。

在價值投資的領域有兩個議題:第一點是永恆持股。第二點是產業經久不變。
談到永恆持股,這個論點為免太過遙遠,但是杜邦公司經營210年之久,已經超過了人類的生存年限,其中經營點可供參考。

另一點即是經久不變這個議題,杜邦公司這15年來的事業組合已經有所改變,原本的石化事業、紡織纖維業都賣出了,農糧和生物科學佔營收比重翻了四倍。那麼還符合這點嗎? Continue reading

螢幕快照 2015-09-08 下午4.49.54

本文取自網路為轉貼文章,價值投資大師賽斯‧卡拉曼在 MIT 斯隆管理學院的演講   2007 年 10 月 20 日

近期金融市場風波動盪,次級債引發巨額虧損、對沖基金和動量基金遭受重創、對眾多的金融機構和結構性工具或採取了緊急融資或進行接管,這些都顯示市場上資金面突然出現了麻煩,凸顯風險的過度承擔和使用槓桿融資已經在近期滲透了我們的金融系統。

市場當前的緊張氣氛將為那些有耐心的投資者創造機會,然而,儘管準確的投資需要以紀律為基礎且必須著眼於長期走勢,但短期內的市場波動仍不容忽視。 事實上,市場每天的波動非常劇烈——對多數投資者而言,他們無法從這種劇烈波動中看清方向。

Continue reading